编前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在中国,肥胖率持续攀升,不仅影响个人健康,也给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科学的体重管理已经成为全民健康管理的重要一环。
为了深入探讨肥胖防治的现状与未来,分享标准化的体重管理体系建设的先进经验与创新模式,新华网特别策划了系列访谈栏目《减重大咖说》,邀请多家医院在体重管理领域的权威专家,围绕体重管理的热点话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为行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方式的快速变迁,体重管理已成为关乎全民健康的重要议题。“体重管理年”的提出,不仅彰显了国家对公众健康的深切关怀,也反映了科学管理体重对于预防疾病、提升生活质量的重大意义。
近日,新华网邀请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邓华亮,以及内分泌科主任黄延芹,就体重管理相关话题,尤其是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建设的创新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
“体重管理”话题持续升温 中医医院纷纷开设体重门诊
目前顺市配资,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其可以引发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质量。
为进一步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切实减少因肥胖等问题导致的慢性病发生,去年我国发布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此,邓华亮表示,“体重管理年”的提出,不仅是对公众健康需求的积极响应,更是对公立医院职能的一次深化和拓展。
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立医院承担着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及康复的重任。邓华亮进一步指出,近一年来,“体重管理”话题持续升温,国内中医类医疗机构体重门诊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越来越多的中医医院认识到体重管理在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中的重要性,纷纷开设体重门诊。这些门诊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结合现代医学理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服务。
作为经济和人口大省,山东目前有着较为严峻的超重和肥胖问题。数据显示,2023年山东省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达39.2%,肥胖率为25.2%,整体呈现出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的特点。“自2007年至2023年,山东省18岁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及BMI均值均呈持续上升趋势。这一状况与当下诸多生活习惯、饮食模式密切相关。”黄延芹强调。
面对这场“舌尖上的危机”,山东制定了本省的“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并明确提出“2024-2026年成人、中小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均下降10%”的具体目标。作为山东省医疗水平领先的中医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减肥门诊及相关科室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体重管理体系。目前,门诊拥有着专业的医疗团队,涵盖7个方向的体重管理特色门诊,包括中医专家、西医医生、营养师、运动康复师等,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服务。
“通过这套组合拳,医院正系统推进体重管理工作,为改善公众健康状况、实现全省减重目标提供有力支撑。”邓华亮说。
发挥中医智慧 辨证施治针对性干预顺市配资
在体重管理的实践中,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治疗方法,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中医对肥胖的认知源远流长,纵观千年发展脉络,中医对肥胖的认识以‘脾虚为本,痰湿为标’作为主线,融合气血津液等理论,构建起动态演进的辨证体系。因此,对于肥胖的干预,我们要因人制宜,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干预。”黄延芹说。
以该院肥胖代谢性疾病MDT门诊为例,该门诊自成立以来,积极探索中医药主导的减重途径,通过辨证施治,运用中药汤剂、耳穴压丸法、针灸、埋线等中医适宜技术,促进减重的同时调理内分泌等问题。同时,利用代茶饮配合汤剂,调理患者肠胃、促进循环、疏肝解压、祛湿排水,帮助患者改善体质,防止脂肪堆积。
此外,门诊还注重多学科协同诊疗,由内分泌科牵头,联合消化内科、胃肠与疝外科等专家,为患者提供营养指导、行为干预、中医药治疗等综合健康管理服务。
黄延芹分享了一个典型案例,“我们有一位36岁的李女士,体重达到了105公斤,BMI接近38,同时伴有高脂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经过肥胖MDT团队的悉心治疗,患者体重平稳下降,3个月后减少了16公斤,BMI降至33以下,血脂情况也明显改善。更重要的是,她的月经情况得到了调理,最终成功受孕,这给我们的团队莫大的鼓舞。”
据悉,依托中医药的优势,医院还积极进行科技创新。目前,医院主持了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医药体重管理智能化创新平台构建及疗效评价”,并积极申报了国家卫健委医管所的医疗机构体重管理中心建设研究项目。
建立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实现“防、治、管”一体化
面对肥胖问题的复杂性和多学科需求,建立标准化的体重管理中心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邓华亮指出,标准化的体重管理中心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模式,以循证医学为基础,通过多学科协作,为超重和肥胖人群提供个性化、科学化的体重管理方案。
“与传统的门诊相比,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具备诸多优势,比如多学科协作更为全面、个性化方案更加精准、服务流程更加优化、随访管理更为系统、数字化赋能效率更高等。”邓华亮说。
据悉,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积极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政策部署,将中医药辨证施治体系作为核心驱动力,启动了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建设项目。
对此,邓华亮介绍道,其一,针对肥胖存在系统性和复杂性问题,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通过整合多学科资源,提供从预防到治疗、再到康复的全周期管理,能更有效地控制肥胖及其并发症;其二,目前肥胖防治服务碎片化严重,患者可能辗转于多个科室,效率低下且容易遗漏关键环节。标准化中心通过统一的服务流程、规范的操作指南和循证医学依据,确保每位患者获得同等高水平、高质量的管理;其三,肥胖防治重在“防未病”,标准化中心强调早期筛查、风险评估和行为干预,通过中心的数据平台和随访系统,动态监测患者进展,及时调整方案,减少复发风险。
“总结来说,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的优势在于它打破了传统门诊的局限,实现了‘防、治、管’一体化。它不是替代传统门诊,而是升级版——就像中医的‘君臣佐使’,多学科协作让治疗更协同生效。”邓华亮说。
在谈到医院未来在肥胖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时,黄延芹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深化中西医融合的标准化体系建设,联合省内外中西医专家,制定《山东省中西医结合肥胖症诊疗路径》;二是强化科研与科普的优势,开展中医减重的循证研究,普及‘体重管理不是短期减重,而是长期体质调理’的理念,从源头减少肥胖发生;三是构建‘医院-家庭’管理网络,通过线上管理平台实现远程指导,解决‘出院后断档’问题。”
“肥胖管理是一场持久战顺市配资,需要中西医协同、医患同心、社会共治。”黄延芹说,“我们希望通过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的建设,为更多患者提供科学、安全、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服务,让更多人实现健康体重的目标。(记者 宫晓倩)
引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